爱芯元智仇肖莘:“技术通用、芯片专用”,助力汽车智能普惠
发布时间:2025-11-20
近日,第三届英飞凌汽车创新峰会(IACE)暨第十二届汽车电子开发者大会在苏州隆重举办。此次峰会以“智行万象”为主题,聚焦芯片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探讨智慧出行的无限可能。作为英飞凌的深度合作伙伴,爱芯元智在本次盛会中集中展示了多款智能汽车芯片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基于M55H芯片打造、已进入大规模量产的ADAS前视一体机解决方案,CMS模型;基于M57芯片的最新一代ADAS参考设计平台;此外,爱芯
作为英飞凌的深度合作伙伴,爱芯元智在本次盛会中集中展示了多款智能汽车芯片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基于M55H芯片打造、已进入大规模量产的ADAS前视一体机解决方案,CMS模型;基于M57芯片的最新一代ADAS参考设计平台;此外,爱芯元智的合作伙伴融感科技也联合展示了基于爱芯雷达信号处理芯片与英飞凌核心器件共同构建的AI 4D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
爱芯元智创始人、董事长仇肖莘博士应邀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了打造高智价比AI芯片、构建芯片生态圈、推动智能汽车普惠发展的实施路径。
仇肖莘博士在演讲中表示,爱芯元智始终专注于打造平台型AI芯片公司,致力于为边缘侧和端侧的AI推理应用提供芯片解决方案。公司采用“技术通用、芯片专用”的策略,基于通用核心技术底座开发针对不同市场的专用芯片。
在智能汽车领域,公司发展迅速,自2023年6月首颗车规级辅助驾驶芯片量产至2025年底,预计将有接近百万颗芯片达成量产上车。这一数字,标志着爱芯元智的发展进入了规模化与商业化共振的新阶段。
智能汽车被视为全民AI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边缘应用场景。在仇肖莘看来,智能驾驶市场可分为“AEB法规市场”和“高阶辅助驾驶市场”两大阵营。在法规驱动的市场中,具备自动紧急制动(AEB)功能的智能前视一体机是核心产品,其全球市场规模预计每年在5000-6000万辆。与此同时,高阶辅助驾驶市场(涵盖L2+至L4级别)在中国展现出极高的增长潜力。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全球装车量将达约100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约占650万台,领跑全球。
仇肖莘博士表示,“作为芯片公司,爱芯元智既要规模化,也要持续向高端化和国际化布局。”爱芯元智不仅服务国内车企,也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更好的选择,基于这样的战略部署,爱芯元智与英飞凌等诸多全球化的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以开拓全球市场,“In China,For Global”(在中国,为全球)。
爱芯元智在峰会现场展示与合作伙伴融感科技一起带来的AI 4D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
爱芯元智始终强调核心技术自研,在AI引擎(爱芯通元混合精度NPU)和视觉感知技术(爱芯智眸AI-ISP)方面投入大量精力,致力于用AI技术提升传统感知信号处理效果,如在图像处理方面实现“黑夜如白昼”的效果,在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方面创新性地应用AI技术将误检率降低了95%。
当前,爱芯元智与英飞凌正携手融感科技,基于英飞凌的雷达收发器芯片与爱芯元智的雷达处理芯片,创新性地运用AI技术进行雷达信号降噪等处理,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在演讲最后,仇肖莘博士重申了爱芯元智在智能汽车领域一贯的战略定位:作为坚实的Tier2,公司始终专注于芯片设计与技术创新,致力于为合作伙伴提供卓越的芯片平台。她表示,“我们今日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所有合作伙伴的信任与支持。展望未来,爱芯元智志在成为智能汽车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
上一个
相关新闻
量子AI 助力,半导体供应链韧性升级。几十年来,硅一直是计算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但摩尔定律如今已接近极限。随着对芯片速度和能效要求的不断提高,由于供应短缺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供应链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这就是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发挥作用的地方。这并非科幻小说;它们正在帮助发现新的半导体材料,并优化晶圆厂的生产计划。这可以缩短交货周期,降低风险,并打造更具韧性的供应链。对于工程师和采购团队来说,信息很简
2025-11-20
享誉全球的半导体产业盛会ICCAD-Expo(第31届)将于11月20日-21日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盛大召开,来自全球领先的Foundry、EDA、IP、设计服务、封测、设计企业及合作伙伴将欢聚成都,分享集成电路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 届时大会主席、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魏少军教授将分享《技术创新驱动设计产业升级》主旨报告,台积电、UMC和舰科技、中芯国际、华力、西门子EDA、三
2025-11-12
伴随着存储芯片市场的涨价潮,A股存储芯片相关公司的盈利预期改善、股价一路高涨,存储芯片“超级周期”来临。业内人士认为,这轮“超级周期”由AI驱动,数据中心大容量存储需求高速增长,叠加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渗透率提升,共同推动本轮存储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容。展望后市,分析人士预计AI服务器存储产品的涨价潮或延续至2026年。国内存储公司有望继续受益于“价格回升+国产替代”的双重驱动。叠加消费电子需
2025-11-11
立即询价